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70岁岔河镇退休职工郑文光为王冬龄、沈启鹏两位南通书画家著书

  • 掘港丫头
楼主回复
  • 阅读:562
  • 回复:0
  • 发表于:2014/3/17 10:37:55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篇报告文学,记载如东籍书法家王冬龄成长的经历,写出了大家的人格魅力及其艺术人生的大气场。 ”14日,如东县文联、县文广新局举办《王冬龄书味人生》作品研讨会,20多名作家畅谈读后感,给予好评。县图书馆当场收藏。

说来难以置信,《王冬龄书味人生》的作者郑文光竟然是“三无村夫”。扉页上作者简介是这样写的:“无文凭,无资质(至今没加入作协),无职称。”那么,70岁的“三无村夫”为何写出大书法家认可的作品的呢?“好嚼书,加上从小跟祖父学书画,对书法一生爱好积累的功底,使我写的文章就像烘山芋——皮糙肉不糙。 ”

郑文光出生在书画之家,祖父靠卖书画养活一家六口,直到91岁去世,他6岁跟爷爷画鸟、画山水,初中毕业后参军,两年军营生活,除了进入南京军区美术班培训半年外,其余都在画练兵的画。因患病退伍,回到家乡,先从镇办企业会计干起到企业厂长退休,一直没舍得丢下笔杆子。 1996年,二女儿生病在上海治疗,他去照看了10年,只要有空,就跑到上海图书馆博览西方文化学、艺术学类群书,开始是香烟盒子上抄录,后来笔记本记满五本,扫描的也带回来不少。“王冬龄是马塘人,1965年,我就认识他了,一起探讨提高书法作品质量的技巧,每次回如东,我也登门找他取经。他喜欢挑战传统的书法艺术,不断超越,我像林散之大师一样欣赏他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早就想为他写本书了。”郑文光告诉记者:“得知我要为他写书,他专门邀请我去杭州参观他的作品展,多次彻夜长谈,临走时还送了好多资料。 ”“三年看,一年写。 ”郑文光说,堆了1.2米高的书刊,他从2008年元旦起,连续翻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把抄录的卡片串起来,经过整理、加工,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就出了这本14.3万字的书。

2007年,郑文光出了第一部作品《心象无尘》,为知名画家沈启鹏而作。“上世纪60年代,沈启鹏插队我们岔河,我跟他在文化站一起学画画,结下深厚友情。 ”郑文光每天上午读报,午睡起床后,开始写作到夜里10点,笔耕不止。眼下,20万字的杂文集已经脱稿,反映文革时期草窝里的人们生存状态的小说《下界》共有100章节30万字,已完成七分之一,后年出版。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