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您对家乡—民间佛事的看法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5 9:23:50
  • 来自:河北
  1. 2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0-12-14 21:27:56 :
大师对于人生怎么看呢?我也很想研究佛学,但我不想读佛经,我只想研究佛家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不知道大师怎么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我的人生观,也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佛经是佛陀对宇宙人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有时间可以看看,但是佛经要理解性的去看 去参悟。不一定死读就能起效果的。初学佛,可以简单的看些《觉海慈航》《佛教问答》《正信的佛教》《青年学佛观》等一些可以帮助人了解佛教结构、形成和影响。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因为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脱离苦恼的需要;低级生命如牛马畜生之类,智能低劣,又被人们所奴役,也没有追求真理的可能。只有人是‘万物之灵’,又处在苦乐相等状态中,有智慧和能力,可以为追求真理去奋斗。人们在各种苦恼交迫的情况下,又都有解脱的要求。所以佛陀教导弟子们要以‘八苦’为师。‘苦’当然是人们所厌恶,但如果因受苦而奋发图强,便可变压力为动力。正像孟子所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逆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子也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好事也可以变为坏事。要想达到清净圆满的佛陀境界,还要以人身作为基础。所以佛教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是提醒人们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辜负这宝贵的人身。

另外,我们知道在自然科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关于物质运动最重要的普遍定律之一。它说明能量的形态,虽然可以发生转换,但能量的总和是保持不变的。佛教的轮回学说也可藉此来作比喻说明。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也可转换为另一个形式——低级生命和高级生命的互相转换,其中佛教心理学上所说最深层次的能量——第八识,始终在起主导作用。它含藏的一切染净种子,遇缘便起活动,无始以来,相续不断,推动生命长河的向前奔流。而人正是通过努力向高级生命发展的重要基石。换句话说,要成佛就要从人做起,先要做个好人,贯彻人类应有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完成了人格的修养,学佛的基础也就奠定了。
     人的神识不灭受因果法则支配在六道中轮回。人生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改善生存环境
这是佛弟子当下急待修行的内容。
(0)
(0)
  • 雨泽
  • 发表于:2010/12/15 9:29:37
  • 来自:江苏
  1. 2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师 听你了的话  我也看破红尘了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5 9:39:48
  • 来自:河北
  1. 3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贤齐 发表于 2010-12-15 9:29:37 :
大师 听你了的话  我也看破红尘了

呵呵  看破就好!就怕是逃避现实啊 !
(0)
(0)
  • 雨泽
  • 发表于:2010/12/15 16:15:49
  • 来自:江苏
  1. 3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师收我为徒吧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5 18:55:20
  • 来自:河北
  1. 3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贤齐 发表于 2010-12-15 16:15:49 :
大师收我为徒吧

    您要有学佛的心,先多去了解下佛教,然后皈依三宝,找个寺院(好像如东的寺院一般都没主持的)然后找个依止师给你传授三皈五戒,就可以了。皈依三宝的意思是:佛、法、僧为三宝,解释下来是 :觉、正、净,你的本师是 :释迦牟尼佛,而现实中出家众就是你生活中带领你走进佛门的师傅,也是给你做证明的人。
   我虽然出家十几年,但是真正了解佛法也是近5年的事,所以觉得自身的修持还不够!而且如东(家乡)的道场对我而言也没太大的法缘,因为据我了解的来看,家乡学佛者过于“着相”修行,而我喜欢自在修行,也就是:福慧双修。且在2008年开始,把自己弘法寺院也恭让给贤能之大和尚了,我现在只在经舍或是居士林修行,只收在家弟子(一般称:居士)度化一切有缘之众生,还请谅解!


(0)
(0)
  • 醉卧山寨
  • 发表于:2010/12/16 9:06:24
  • 来自:江苏
  1. 3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对于明间佛事的看法  我总感觉是一种迷信,或者是心理安慰。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6 9:20:26
  • 来自:河北
  1. 3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0-12-16 9:04:38 :
我也看过一些简单的佛学的书籍,感觉佛学中主要讲的是要“善”

然后有几个 自觉,觉行,觉他  大师已经到了“觉他”的境界!



惭愧啊 !我也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毕竟现在的网络传媒是要比较方便的载体。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6 9:28:55
  • 来自:河北
  1. 3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醉卧山寨 发表于 2010-12-16 9:06:24 :
我对于明间佛事的看法  我总感觉是一种迷信,或者是心理安慰。



民间佛事的意义和你描述的差不多,更多的是成为如东风俗习惯的一部分了!但是我认为,既然是风俗习惯,就需要加以一定的约束。这样的风俗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大悲、悯人、感化的作用,风俗习惯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但是如果没了她存在的主体价值观,就正如您所说的迷信、心理安慰、做面子等这些就有伤风气了 ,也就不构成风俗习惯了。
(0)
(0)
  • 雨泽
  • 发表于:2010/12/16 9:41:53
  • 来自:江苏
  1. 3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师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0)
(0)
  • 一方在水
  • 发表于:2010/12/16 11:30:10
  • 来自:江苏
  1. 3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每个的宗教信仰,农村从事佛事是当地留传下来的风俗,有的人家做佛事是碍于面子,但从心里是不情愿做这些事的。再说,现的农村的佛事只是忽悠忽悠活人的,他们真正颂了什么经文,做了什么道场有谁能知道,而那些僧人有几个是真正的,看他嘴在动,念的却是老兄台老兄台,你钱快点到我袋子里来。如东电话门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场佛事下来,几千元就这么没了,农村人真是愚昧,我的看法就是一个字“悲”

(0)
(0)
摄影俱乐部斑竹认证
  • 发表于:2010/12/16 13:33:12
  • 来自:江苏
  1. 4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佛学应该有宣传者,我在上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基督教宣传的,支持楼主!
(0)
(0)
摄影俱乐部斑竹认证
  • 发表于:2010/12/16 20:26:22
  • 来自:江苏
  1. 4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非常好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17 19:51:45
  • 来自:河北
  1. 4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大片麦地长出几颗杂草这个肯定是正常的!
(0)
(0)
  • edeline
  • 发表于:2010/12/20 10:12:38
  • 来自:江苏
  1. 4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和尚做法事,已经是一种习俗,我基本上遇见的都是不是很诚心的和尚,不过楼主对于佛事的研究我很是佩服!
(0)
(0)
  • 子藤
  • 发表于:2010/12/21 22:16:33
  • 来自:江苏
  1. 5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间佛事也是一种民俗,与其说是超度死者,倒不如说是安慰死者的亲属,缓解心里的悲痛。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22 9:06:02
  • 来自:河北
  1. 5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子藤 发表于 2010-12-21 22:16:33 :
民间佛事也是一种民俗,与其说是超度死者,倒不如说是安慰死者的亲属,缓解心里的悲痛。

超度亡者,安慰当下六亲 都是存在的!不矛盾,也不抵触!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22 18:12:53
  • 来自:河北
  1. 5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0-12-22 9:14:49 :
佛家为什么那么抵触色呢? 我感觉色是人之本性吧

所谓戒色,应该是指戒淫欲。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 
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淫欲是欲界爱之最粗重烦恼,是众生最执著的五欲之一。 
淫欲的断除很难,我们不苛求学禅的人断除掉,因为这个 
是三果向才能断除,所以“在欲除欲”不容易。但是一个 
学佛的人如果对於淫欲的执著很强烈的话,那他就没有办 
法学佛,所以淫欲应当远离。我们在家学佛的人对于欲, 
应当抱持这样的态度:因缘还没有来的时候不憧憬;已经 
因缘成熟必须履行这个义务的时候,该做就做,坦然去做, 
不因为不能离欲而起烦恼;已经过去了,完全不回忆,绝 
不留恋。要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才能远离生死之心而又 
不致引起配偶不满,阻碍学佛。 
(0)
(0)
  • 雨泽
  • 发表于:2010/12/23 9:17:06
  • 来自:江苏
  1. 5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师   我要出家
(0)
(0)
  • 寂静为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0/12/23 10:30:45
  • 来自:河北
  1. 5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贤齐 发表于 2010-12-23 9:17:06 :
大师   我要出家

呵呵   又来,你已经第二次出家了!
(0)
(0)
摄影俱乐部斑竹认证
  • 发表于:2010/12/23 14:03:19
  • 来自:江苏
  1. 5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讲的很好 长见识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