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抢救历史资料:大窑村采访90岁老人 沈小洪整理 这位老人是原浒澪红霞初中顾校长的堂姐姐,

楼主回复
  • 阅读:5089
  • 回复:0
  • 发表于:2023/3/2 7:35:37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抢救历史资料:大窑村采访90岁老人



沈小洪整理



这位老人是原浒澪红霞初中顾校长的堂姐姐,今年已经90岁,瘦瘦高高的身材,耳聪目明。顾校长是她三大大(大伯)的儿子。她要开门让我进来,我说不要,我和她隔着大门聊天很欢乐。



据了解,顾校长是文革前面一点儿做校长的,但是她对红霞学校记不得多少了。顾校长在当时来说学历很高,是高中毕业,有姐姐在上海,去年过世,享年九十几岁。顾校长属蛇,今年83岁,应该生于1941年,比她丈夫小十岁。她上午看见有车子在南边把他接走了。顾校长有两个儿子,次子也做教师,在南京。



顾校长原来在东边学校教书,即临河(栟茶三草两木美容店老板娘殷红梅老家,据说也是原浒北小学校长吴祖泽的老家)小学,退休后在栟茶买房定居。红霞学校好几个教师,比如她们这里湾子上还有个教师李汉余,是李正邦的家人,住到栟茶去了。我听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有本事的人都去了城镇,农村真的成为空心化、平民化了。



红霞学校有个烧饭的人住在陈湾。顾校长二十岁出头就做教师,没有在乡镇教育管理站做过干部。她以前上人家去时经常路过红霞学校,不小,房子也好几个。她没听说临河小学办过初中。关于附近有没有农业中学,她也没听说。



我问大窑的来历,她说北边就是大窑墩。烧窑的就是此地人,而且姓顾,不是大地主。她大大也在这里烧窑,万福家女婿打的窑墩。过去穷,没有瓦屋,尽管烧窑,却舍不得留自己用,全部卖出去。过去地主佬儿死了,还吃粲儿粥呢,过去人都勤俭节约。大窑还有一个墩残留,小窑就完全拆了。



但老人这段表述与大窑村官方历史宣传有很大的差别。据《古镇栟茶》记载,当年一位名叫蔡美广的中年人,凭借多年在外闯荡的经历,发现城里有钱人急需砖瓦兴建房屋,烧制砖瓦是一条可行的谋生致富门路。于是多方筹集资金,利用充裕的荒地资源,在自家土地上筑起了当地最早的一座单缸砖瓦窑。雇请的工人是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中没有能力出外谋生的男劳力,泥土取自砖窑四周的荒地,燃料全部是荒草。数年后,又有当地人李正国、李国元、程广和、张从有、李汉卿五家先后在自家的地皮上筑起砖窑,改单缸为双缸。从此大窑村境内就有六座砖窑。可就是没有姓顾的窑老板。



顾校长老宅就是前家楼房前面的小瓦屋。这一竖排线的人家都姓顾,她奶奶那时候就住在这里。这个队里大多姓顾。她是在家招女婿的。我问过去老爹(民国时期老年男子)是否留长辫子,像清朝额头剃光的样子?她说有喔,辫子绕在头上。至于人死之后,辫子要放棺材里合葬,她没听说。过去男的肉头很多,也就是剪了辫子后形成的。



本地没什么地主,北边那个楼房人家过去是富农,也没什么财宝。关于过去大窑供销社的位置,也在北边,原来的房子拆了,就在窑墩后面楼房位置。如此靠近,过去她家买东西很方便。现在开店陈湾,远了。过世早的教师没福气,现在教师待遇很高。附近吴一贵是富农、教师,过世得太早。



她竟然认识我邻居沈芝同先生,是她丈夫的姐姐姓周,即沈芝同的妈妈(周凤英)。以前相处非常好,过去沈芝同做会计(三队会计、八队队长)、大队干部(七大队治保主任),夫妻两个一领就来,就喜欢上大窑舅母(这位奶奶就是沈芝同的舅母)家来。三儿砌楼房也是她儿子帮着装黄沙石子,沈陈叫她舅奶奶。沈明芳(梅花,沈鑫鑫的大姑母)是个大好人,夜里都买东西送给她。他也认识沈芝同的姐姐沈良秀,过去良秀也一起来她家做客。我没想到竟然采访到一位我家邻居的亲戚。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