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栟茶、丰利潘氏宗谱的前言、序文 沈小洪整理 为什么我把原如皋(如东)潘氏宗谱称为栟茶、丰

楼主回复
  • 阅读:8572
  • 回复:0
  • 发表于:2023/3/1 7:27:51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栟茶、丰利潘氏宗谱的前言、序文



沈小洪整理



为什么我把原如皋(如东)潘氏宗谱称为栟茶、丰利潘氏宗谱?因为其发源地为三角渡,此地正是过去栟茶区和丰利区交界的地方。三角渡就在栟茶区新林乡东界。



再者,从该家谱中《三角渡潘氏族人分布图》来看,主要聚居地有靖海、栟茶、河口、新林、洋口、十八总、光荣、五义、三角渡、丰利、凌河、华严庵、古坝、沙庄、新光一带,这些地方主要就是过去栟茶区、丰利区的地盘。此外苴镇、掘港、马塘、双甸、如皋的丁堰和林梓、通州的倒埠和西亭、南京、常州、常熟、杭州、新疆玛纳斯也有一些分布。



前言中,修谱人对家谱做了解释,指出其重要作用无异于地方志、国史。修谱人认为家谱、地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但家谱数量最多、流传最广。修谱人追溯家谱的功能,唐朝门阀势力强,选举时要查谱牒,宋朝不止订婚嫁、明贵贱的社会功能,而且有尊祖敬宗、团结族人的伦理教化功能。他指出宋朝欧阳修、苏洵制定的家谱做法,最为后人推崇,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绵延二十多年的民间修家谱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姓氏宗族的一种历史任务。家谱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不少人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家谱宣扬封建家族宗法思想,导致家谱受到冷落。



确实家谱曾经发挥过宣扬封建迷信、家族专制思想的作用,但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对其全面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家谱中的族规、训诫、禁例、家训、家法、格言等,虽然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中尊重长老、孝敬父母、崇尚简朴、禁止奢侈赌博、宣传先辈美德才能、表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内容还是值得宣传的。而忠孝礼仪与当今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端正党风民风有一定的契合。



但其中男尊女卑、重视贞节、讲江湖义气等内容都不符合新时代要求。而且通篇古文不适合现代人阅读。所以续修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上符国家大法,下合族人意愿。



第三次编修潘氏宗谱序文(2004年)



作者不详,应该是潘家负责修谱的宗亲。



潘氏家族来自于姬姓,以毕公为始祖,晋朝祖宗做官,钟灵毓秀,德行很高。



如东(原如皋东乡)潘氏家族一世祖叫潘礼斋,迁到古坝北边的三角渡,选择黄楝树园作为定居点,从此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从明朝清朝以来已经三百多年,后代子孙分散到各地。有的种田经商,有的从政教书,有的给外姓人抱养,有的背井离乡,有的在周边村镇,远的有千里之遥,虽然没有出过权倾朝野的大官和显赫一时的名人,但是普通的好人还是不少,尊老爱幼、遵循正道、忠贞爱国、秉公明理、克勤克俭等。




潘氏家族九世祖潘晓亭先生担心家族历史太久以后难以溯源接续,家族分散后难以考证,于是在清咸丰三年(1853)创立家谱,光绪五年(1879)潘敬春先生续修家谱,迄今(2004年)已经125年了,太久远了,如果再不续修,前人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将会毁于一旦。



现在欣逢新世纪,国家昌盛,家族中的优秀人士齐聚一堂,商议第三次修谱,继承祖父的修谱遗愿。



备注:该潘氏宗谱收藏的人家系我爱栟茶论坛微信公众号小编杨医生的舅舅家(母亲的娘家)。他舅舅家世代行医,据说前后九代人(一说八代)悬壶济世,穷人看病不要钱,达官贵人来看病都是坐轿子登门,可以说在当地很有名气。亲戚中也有很多人从事医疗行业。地址在河口镇南部某村,祥生庄名人缪爱红带我一路打听,终于找到这个家谱。



图片

这是2014年1月28日南通汽车站到三角渡的汽车班次表,当时要14元(八年来几乎没涨价),主要是丰利、洋口、南渔的长途车途经这里,由于这里是交通要道、必经之地,所以每天班次多达16个。


南沙明远堂文生栟茶沈小洪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