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角斜“第一好官”闵廷楷的9大政绩沈小洪2021.10.18整理闵廷楷是角斜封建社会最伟

  • 栟角沈小洪
楼主回复
  • 阅读:4723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20 14:54:08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角斜“第一好官”闵廷楷的9大政绩




沈小洪2021.10.18整理

闵廷楷是角斜封建社会最伟大的盐课司大使(一把手),大清道光七年到道光二十八年(1827-1848)在任(期间除纪树芾、朱昌祺短暂几个月在任),前后长达22年。他为角斜的发展做了很多实事。他是浙江乌程(吴兴)县人,家里极其贫困,到北京游学,以监生的身份居住在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他从小信奉金盖山道教。字则之,一字贡甫,号餐霞,是闵深的次子。他有三个儿子,祖烈、祖然(夭折)、祖燿。两个女儿,其中有一个道光丁亥年(1827)正月初十子时(半夜)出生,嫁给王铭慎(清朝货币理论家王茂荫的次子),清王朝赠给太学生,考授誊录官,另一个情况不明。娶山阴丁氏,山西宁后营子村巡检似山公文金隽(镇)的女儿。

一开始他担任顺天乡试嘉庆丙子科(1816)誊録(专门用工整的楷书誊写抄录考卷),分到实录馆(撰写皇帝的事迹),差满(任期满了),议叙大使(吏部考核以后任命他为大使),后来分到两淮通州分司角斜盐场。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官职,他极为珍视,带着无限的情怀来治理,先后在角斜做了9大实事。

1、兴修水利。角斜场范公堤北侧过去有堤河,每年夏天秋天潮水猛涨,冲刷范公堤的根基,但有时候又淤塞不通,难以排泄各亭场的积水,妨碍晒盐。闵大人先恳请上级动用公款大规模维修范公堤,然后又捐出他的奖金(养廉银)在堤河北边不远处另外开凿了一条河,把原来的河填塞起来,东边到海港口(老坝头),西边到盐码头(大码头),大概八九里长。又在河身西边和大码头之间根据地势,挖了若干小沟,通往各灶的亭场。这样,旱涝都不怕,能及时排泄和引灌,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角斜人民亲切地称此河为“闵公河”。养廉银是他的主要收入,他一年的工资都抵不上养廉银。然而他却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捐了出来,这种精神是无法言表的。

2、办好救济。大清道光十五年(1835)春,角斜场丰备仓在大使闵廷楷的倡导下建成,他在其中带头捐出奖金(养廉银),正因为闵廷楷在角斜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一呼百应。当时两江总督陶澍呼吁各地建立,但是很少有人办成此事,可见闵廷楷的能力和勇气。后来闵廷楷又征地扩大了仓库面积,长约40米,宽约30米,合计开支2400千文。丰收之年多买一些粮食存入其中,如果第二年秋天还是丰收,那就卖掉旧粮,买入新粮,如此每年都有新增,足以应付灾年。这是一个慈善救济机构,保证角斜人民在旱涝时期都能安居乐业。可惜他离任以后,继任者将其荒废。

3、恢复社学(古代的一种小学)。角斜街西虽然有社学,但是已经废弃很久了,学生早就解散了。道光十九年(1839)闵廷楷带头捐款,提倡修复,建了12间房子(在丰备仓对面),聘请海安街上秀才章屋泉来角斜教书,前来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他还题写了堂名“敬业”,建了浴室、厨房、休息室等,聘请品学兼优的教师。这是角斜小学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他回老家后也致力于教育家族子弟。

4、提倡绿化。他从20岁就开始研究和种植菊花,后来在角斜场衙门(老影剧院)后面的“养菊轩”种了几亩田的菊花,撰有《海天秋色谱》三卷,书中提到一个品种“粉蝶须”,被他划入精品行列。因觉得古人对菊花取名欠精确,于是重新审定,撰成此书。全书分九品,一百七十余种,对每种的花形、颜色,叶貌详加描述。后面附《养菊法》(一说艺菊简易一卷),分留种、贮土、分苗、培干、利水、粪肥、防患、知性等十类,讲解的植菊技艺都来自作者多年实践,颇为宝贵。他自称道光十四年(1834)开始编写,道光十八年(1838)完成,道光二十四年(1844)付刻。另有《艺海一勺》本。当时的扬州文士朱子溪、赵桂星、程祖德、赵玉琨等人纷纷来角斜参观,或参与校订,或留下谱引,或赋诗以贺。可以说既为角斜的绿化事业奠定了基础,也宣传了角斜的软实力。

5、推动慈善。给汪氏家族写文章点赞,鼓励汪氏家族为角斜的民生事业捐款做好事。汪氏是清中后期角斜最大的盐商,商人从地方赚钱,也应该反哺地方,这就需要政府官员的推动和鼓励。

6、扩大影响。闵廷楷文笔很好,草字流畅,他给康氏家族写文章点赞,为康氏宗谱的修成起了一定的作用,进而将角斜的影响力扩展到周边地区。因为康氏家族东到洋口,西到李堡,南到袁庄,分布范围很广,角斜面积虽小,但其一把手的德和才都是让人敬仰的。其文章经过康氏家族的广泛传播,必然扩大角斜的影响力。

7、带动学风。角斜地处偏僻的盐场,本来读书人很少,他潜心学习,焚香读书,利用空余时间坚持研究,写成《周易集注粹言》十六卷(一说周易集注便读十五卷)、《宋史蒙求辑注》十六卷、《读书考解日记》十二卷、《金峰小隐诗》四卷,因费用缺乏,未能印刷。角斜汪氏家族名人汪志堂(1802-1860)也醉心于周易,他与闵廷楷差不多年纪,应该有很深的切磋。民国初年角斜缪金源家的经商理念源于易经,或许也来源于此。此外他还很会写诗,着有《贡甫诗存》。

8、提高产量。之前角斜产盐量达不到规定的数额,他接手后悉心调研商人和盐民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将产量提到规定的数额,而且达到两三万引之多。清代产量直接关系到官员的考核和升迁,所以历任角斜场大使都非常重视,然而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也就是在此时期,小小的角斜的产量竟然逐渐接近并超过地大物博的栟茶。

9、政治清明。以前的官员来,角斜衙门的案子常常积压,他把儒术引入吏治,办案不拖拉,这样就让经手的小吏无法从中捞取好处,这样反而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少,他也获得很多清闲的时间。

为了纪念这位好官,角斜人民自发地为他建立生祠(活着也要供奉他),即闵公祠,在角斜老派出所那里。角斜人称他为闵大老爷。朝廷给予他七品官文林郎的称号,而他本身官职只有正八品。而他老乡丁桂则认为他是“义”场大使,一个“义”字说出了闵廷楷的品德多高!1848年他调离角斜,转任伍佑场大使,角斜人民对他依依不舍,有的人还不远千里去看望他。1850年他因母亲去世而回老家守孝,不久在老家去世。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