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1923年12月9日角斜名人缪金源等人成立“行知社”得到著名思想家梁漱溟的赞赏沈小洪2021.

  • 栟角沈小洪
楼主回复
  • 阅读:695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8 20:18:40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923年12月9日角斜名人缪金源等人成立“行知社”得到著名思想家梁漱溟的赞赏


沈小洪2021.9.29整理

 

一个新方向,介绍“行知社”

 

【期刊名】晨报副刊

【日期】民国十三年(1924)七月十七日(旧历甲子年六月十六日)星期四

【位置】第四页(版)第三到四行

【期号】第165期

 

我们深深觉得近来国内的风气,提倡“为学”,而不提倡“做人”。

 

当新思潮初起的时候,本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固有的“学问”重行估价,如旧文学,如孔学;一个是对于固有的“生活”重行估价,如大家庭,如丧礼。所以那时候,大家对于生活方面的一言一动,都曾详细讨论,郑重实行。近来便不同了。大家都偏重于研究学问一途(一个方面),都偏重于所谓“整理国故”(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一途,而生活的不妥帖却顾不得了。

 

我们不必学王守仁说什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大道理,我们不必和孙文(孙中山)辩论“是知难还是行难”,我们只是根据经验,根据事实,知道不辨别好坏的人是没有,知道了那是坏事而仍然去做的人是很多,嘴里怀着好话,背地里却做着坏事的人是尤多!因此我们觉得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确是我们今日重要的职务!

 

杨世清(1924年1月26日曾加入以林语堂为首的北大方言研究会。曾在北京大学《歌谣纪念增刊》上发表《怎样研究歌谣》,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北京大学日刊》、《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很多文章)君(先生)是我们朋友中提倡“行其所知”的一个。他并且觉得应该联络同志,做“相观而善”(提倡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的工夫。北京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同学赞成的很多,梁漱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徐炳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先生以及喜欢研究中国哲学而又注重实行的德人卫愿贤(字迹模糊,应该是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来中国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亦作尉礼贤,德国著名汉学家)先生也都很高兴的赞成。因此上我们于1923年12月9日成立了“行知社”。

 


行知社没有“社章”。当初本拟有一种社章的,却因为社员的主张不同——有的还主张设社长,有的竟主张连社名都不要,所以将社章根本取消了。因为便于称述起见,只得留下了比较的能代表我们的符号!

 

行知社没有“社约”。当初本拟有一种社约的,如不嫖不赌,不纳妾;如不吃烟、酒。却因为各人对于赌和纳妾等所下的定义不同,又因为一一列举,总难绝遗漏。所以将社约也根本废除,而由各人自己规定那几件是他所要做的,那几件是他所绝对不做的。最高兴的,是我们虽没有像“北京大学进德会”(缪金源也是会员,自我要求很高)那样“不嫖、不赌、不纳妾”的条文,而事实上却没有一个社员嫖、赌、纳妾!

 

我们推杨世清君做书记(旧指担任公文抄录缮写等工作的人员),每次的会由他召集,同时又推他做会计,每人交20个铜圆给他,供给一切的开销,用完了,每人再缴二十个。我们规定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常会一次。这几次都是很忠实很恳切的各做一个自叙式的报告,由他人加以友谊的批评。等报告做完了,便由个人提出最近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彼时讨论,求一个较圆满、较合式的解决。在不开会的时候,我们也常到本社的事务所里谈话,以谋彼此的相互了解,我们自然也常当谈到学问。“学问”原是“生活”中的一部!“为学”正是“做人”!然而单单为学,却不能算做了完人!

 

我们的主张尽有不同,然而却同注重做人!我们的生活态度尽有不同,然而却同有一个明白的生活态度!我们都不赞成万牲园(在北京西直门外,原为皇家的三贝子花园,1906年改建为万牲园,园内有动物供人参观,解放后改为北京动物园)的白熊那样糊涂的生活!我们都不赞成孔教会和德学社(民国初年弘扬圣人学问的社团)提倡那种荒谬的、伪善的道德!

 

我们恭恭敬敬的将我们这种提倡“做人”的运动报告由来,指示大家一个新的方向!

 

1924年4月5日北大。

 

备注:缪金源能参与组建行知社,很大原因就是他认可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据学界研究,上世纪初缪金源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陶行知研究的文章,可见他是研究陶行知的第一人。经查,1920年缪金源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上发表了“读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缪金源在北大期间广泛参加各大团体,并非是一个比较封闭内向的学生,只是其思想比较激进而且持久,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精神锻造。无论是进德会还是行知社,没有一定的操守和原则的人,是万万不敢加入的,也不会理解和支持的。此次行知社能得到梁漱溟等名人的认可,说明当时学界还是很开明、很健康的。

 

图片

徐炳昶

图片

万牲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